書頁──或當前的螢幕──是心理意象再現的形式。誠然今日文化中文介面比比皆是,有時我們甚至忘記每個文本介面來自個人內在的感受透過文化印記過程表現出來但它們都有一個基本共通點 :保存資訊以利未來我們和他人察用。然而這種複雜的心理思想和文本表現的具體化連結容易使我們誤以為此二者彼此相同或以為二者中有一方優於另一方。因此,此處我們想要提問意象或成像作為形式、實踐和本體論的 狀態是什麼?
Bruno Latour在1991年提醒,千萬不要認為文本是最重要的不要把「 語言變成律法能夠管束自我與其自成一世界的律法 」,以至於「意符第一 」最為重要。Dennis Tenen (2017)也主張「計算機文化」導致「 符號的根本重塑」。文本不是只是在我們看得見的螢幕上「文字是在網路中 」,它在我們身邊那些看不見卻又觸摸得到的建築裡 。文字就「 散播在伺服器 、路由器和資料中心裡〔...〕也就是資本和控制力量介入來監控和賺錢之處 」。John May (2019) 警告我們不要將電子圖象和繪畫混淆也不要把以前的技術和電算機時代出現的技術混為一談 。我們應當正視專家們的警告但同時也質疑人文主義是否如此容易在面對當前的科技性時就黯然失色。智慧、藝術與精神傳統究竟只是過時的藝品,抑或它們仍然以一種更為基本的方式定義現在的我們與未來我們會變成什麼?
以上學者的思想之共通主題在於,意象或成像作為科技和文化的實踐具有跨越過去、現在、未來的特性 。我們歡迎探討與此主題相關議題的 論文,尤其鼓勵跨文化觀點的論文。凡以下建議子題(但不限於以下子題的)的文章都歡迎賜稿 。
• Digital Humanities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literature
• Big Data, computation and literary study
• The New Formalism as methodology and/or rival to historicism
• Literature, social space, and intersubjectivity
• Romantic reconsiderations of the image
• Ancient signification
• Alchemy and Early Modern science
• Myth, magic, and signs
• Self-reflexive textual practices, ancient and modern
• History of the book
• Imaging the Anthropocene
• 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gender, race, and class
• The advent and future of the moving image
• Shakespeare and Digital Humanities
• Imaging in Shakespeare
• Visualizing Shakespeare
請將300字摘要、論文題目、五個關鍵詞、簡歷(含姓名、職稱、代表著作、聯絡方式)
於2023年2月1日前寄至 2023wsconf@gmail.com。
會議網址:https://2023wsconf.wordpress.com/
投稿信箱:2023wsconf@gmail.com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收件日:2023年2月1日
摘要審查結果通知日:2023年2月28日
會議日期:2023年11月18日
本研討會是由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主辦,
台灣莎士比亞學會、the EARN (Enlightenment and Romanticism Network)和《文山評論》協辦。